古族“青丘”在营口

碧流河
从考古材料来看,青丘人所创造的辽东半岛青铜文化是以碧流河流域为中心的,也就是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提出的以普兰店是安波镇双房村遗址为代表的“双房文化”。碧流河发源于盖州东南部山区,流经大连地区注入黄海。营口地区的青铜文化遗址也大多分布在碧流河上游,尤其以碧流河西岸的盖州什字街镇最为集中,包括:团山石棚群、牟家沟石棚群、龙王庙山冈石棚、连云寨双石棚、邹屯石棚群。在市博物馆《营口古代文明展》展出的曲刃青铜短剑、石串珠、石纺轮、角锥、角针等青铜时代文物就是在团山1号石棚内出土的。
根据出土的文物标本推断,当时的青丘国处于奴隶制社会,以原始农业和渔猎经济为主,也有简单的手工业。墓葬采用石制的石棚和石盖墓、石板墓。石棚有大石棚和小石棚,小石棚往往成群存在,分布在山坡,大石棚则独立存在,立在山巅。有学者认为高大雄伟的大石棚就是当时青丘族首领的墓葬,同时兼具祭祀功能。青丘人的生活器具以叠唇筒形罐、鼓腹罐为主要器皿,陶质主要为夹砂夹滑石(或云母)的红褐陶。
曲刃青铜短剑
青丘人的兵器主要是曲刃青铜短剑,据郭大顺先生分析,曲刃青铜短剑最早起源于碧流河流域的“双房文化”,团山1号石棚内出土的青铜短剑与双房6号墓的青铜短剑属同一类型。此外,出土于盖州市九寨镇南窑村的銎内啄戈也是独具特点的兵器,銎内啄是青铜时代东北特有的一种戈类兵器,无中原式戈的钩、割、砍功能,只有啄的功能。而南窑村出土的这件銎内啄戈造型十分独特,与其他地区出土的銎内啄戈不同,其外观很像一只鹤嘴,故也称为“鹤嘴镐”,相同造型的兵器目前在省内尚未见报道。
至战国后期,燕国大将秦开率兵击退东胡,设立辽东郡,青丘等貊族逃往辽东山区和朝鲜半岛,营口地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铁器时代,但青丘人创造的以石棚为代表的青铜文化遗迹则历经数千年保留至今,成为营口地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逸周书》和《山海经》都提到青丘特产是狐九尾,于是后世人们便将青丘与仙狐联系起来,出现了《青丘狐传说》等影视作品,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将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为九尾白狐族,使“青丘”一名家喻户晓。
(作者阎海系营口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主办单位:中共营口市委党史研究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