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艾灸哪些穴位好?儿童保健艾灸(最全介绍),快收藏起来!

身柱灸改善机能
身柱属督脉,横连两膊,为一身之支柱,功同人体砥柱,亦为小儿健康发育的保健要穴。对幼儿吐乳之疾,灸身柱2~3日即愈;因吐泻加重小儿病情者,灸身柱可转危为安;对体虚易感冒、咳嗽者,每周在身柱温灸1~2次有预防保健之效;若小儿发热出现惊风先兆,灸身柱可有效预防惊风发作。
现代研究表明,灸身柱可健全神经系统功能、完善消化系统功能、预防呼吸系统疾患、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发育。对各种小儿虚损、身体发育障碍及大脑炎后遗症、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所致肢体瘫痪、行走不便者,以身柱为主穴,配用大杼、筋缩等可有效调和气血、强筋健骨,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并能祛除全身疲劳,恢复调理全身功能,为小儿百病的灸治要穴。
身柱灸常用艾条温和灸,施灸时小儿呈俯卧位,以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身柱穴,距离2~3 cm熏烤,施术者将食、中二指置于身柱穴两侧以感知穴位受热程度,至皮肤红晕为度。身柱灸用以保健宜自幼儿出生3个月后开始施灸,隔日1次,每月最多灸10次。
命门灸强肾固本
命门即生命之门,穴属督脉,为人体长寿穴之一,是人体先天元阳之气汇聚之处,有强肾固本、温阳固精、壮腰膝、延年益寿的作用。《医旨绪余》载:“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常灸命门穴可壮旺命门之火,使元气充足,调节机体各脏腑功能,激活机体活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效果,对体弱多病、畏寒易感者尤为适宜。
日本著名针灸家代田文志认为,“小孩在七岁以内者,命门主治胸部以下病,身柱主治胸部以上病。命柱以外不可用’ 。命柱即命门、身柱的简称,他认为小儿各种疾患均可采用灸命门、身柱二穴来治疗。
命门灸以艾炷隔物灸为主,施灸时小儿呈俯卧位,以附子片、附子饼或姜片(均以针于中央穿刺数孔)等置于命门穴上,再上置艾炷施灸,以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此法灸量大,极易起疱,对不能耐受或年幼的小儿可施行艾条温和灸,但也要注意施灸时间,以免灼伤皮肤。
风门灸祛风固表
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是督脉与膀胱经交会穴。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以疏风捷效而得名,主治一切风疾,《类经图翼》载:“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
儿童常灸风门可宣肺解表、通络祛风、调理气机,预防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若觉颈背发冷,呼吸欠畅或流清涕等感冒先兆,隔姜灸风门20余壮,灸后背部发暖,可预防感冒和减轻症状。
若感冒迁延难愈,灸风门亦可促其康复。若配合大椎灸,则预防效果更佳。身柱、大椎、风门三穴常联合应用防治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患。
风门灸以艾条温和灸为主,施灸时小儿呈俯卧位,以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风门穴,距离2~3 cm施灸,施术者以食、中二指置于风门穴两侧以感知风门受热程度,以皮肤红晕为度。对咳嗽、气喘者,亦可配合针刺、拔罐等治疗,以加强疗效。
大椎灸增强免疫
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总督一身之阳,故称诸阳之会,又名百劳,即言此穴可补虚治劳。艾灸大椎可解表通阳、清脑宁神。
儿童常灸大椎,可培补阳气、强健身躯,提高免疫力,对外感人群及体质虚弱者尤为适宜。因大椎为诸阳之会,灸之可助少阳之枢,启太阳之闭,和解少阳,祛邪外出,是防治疟疾的常用穴。儿童常灸大椎,能壮旺身体阳气,提高抗病能力,还可增强肺脏功能,预防肺部疾患。
大椎施以艾条温和灸、艾炷隔姜灸为主。艾条温和灸方法同前,艾炷隔姜灸施灸时小儿呈俯卧位,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 cm厚的薄片,中心以针穿刺数孔,置于大椎穴,上置艾炷施灸,若小儿感到灼痛可将姜片提起少许,片刻后再放下施灸,以皮肤潮红为度;对体弱多病者,亦可灸之起疱而加强疗效。
三阴交灸促进发育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处,肝主筋藏血,脾主肉统血,肾主骨藏精。三阴交灸疗效确切,作用广泛,儿童期应用三阴交灸多用于调节肝、脾、肾三脏,助生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能促进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和防治生殖系统疾患,对小儿遗尿疗效确切。
三阴交灸以艾条温和灸、艾炷隔物灸为主。艾条温和灸方法同前,艾炷隔物灸时小儿取侧卧位,将选用的间隔物置于三阴交,上置艾炷施灸,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须时刻询问小儿的感觉,以免灼伤皮肤或小儿突然翻动身体,艾炷脱落点燃衣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